書籍紹介

福田アジオ、菅豊、塚原伸治著 『超越20世纪民俗学:对话福田亚细男』(山東画報出版社)

著者による紹介―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福田亚细男、菅丰、塚原伸治合著的日文著作《「二〇世紀民俗学」を乗り越える—私たちは福田アジオとの討論から何を学ぶか?(中文:超越“20世纪民俗学”:我们从与福田亚细男的讨论中学习什么?)》的全书译文,经过原作者同意,中文版的书名确定为《超越20世纪民俗学:对话福田亚细男》。本书是2010年7月31日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举行的主题为“超越福田亚细男——我们能否从'20世纪民俗学'实现飞跃?”的现代民俗学会第六回研究会的全程研讨记录。
本书主要探讨了6个方面的内容:课题1 民俗学的定义问题;课题2 民俗学的方法问题;课题3 传承母体论的问题;课题4 民俗学的国际性问题;课题5 民俗学的调查论问题;课题6 民俗学的实践问题。

推薦の辞―出版社推荐语

民俗学是一门发现和描写民众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习惯性行为,进而理解其背后的习惯性思维的一门学问。对于有些学者尤其是地方民俗学者来说,如实地将民众的习惯性行为记录下来,整理成民俗志,完成到这一步就可以了;但对于另外一些学者尤其是学院派民俗学者来说,仅仅描述是不够的,他们会进而试图勾勒其结构规律、理解其文化意义、寻找背后的动力机制;但是,有些学者到此仍不止步,他们还想启蒙民众,用纯粹实践理性来分析民俗文化的伦理价值,制定民俗生活的形式规则,引导民众运用实践理性决定在特定情势下应该采取何种行为方式。从学科贡献的角度看,三者之间似乎没有价值高下,但如果从“皮”和“毛”的关系来看,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民俗志书写是“皮”,是民俗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文本,没有民俗志就没有民俗学;理论民俗学是“毛”,虽然华丽精致,但必须依附于民俗志而存在,也即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如果我们把民俗学比作一条船,那么,船上必然有人掌舵、有人划桨、有人打鱼、有人掌厨,这是一个互为存在依据的共同体。掌厨的千万不要以为是自己养活了整船员工,也不要嘲笑打鱼的功利、划桨的技术含量低,更不能号召大家一起来跟你学掌厨。我们可以想象一艘所有船员都是大厨的船,恐怕最终只有沉沦的命运。所以说,同行之间的学术批评不应针对学术取向和选题,有效的学术批评应该针对作为“普通的学问”中那些有违学术规范、学术伦理,或者有助于提升操作水平的具体问题……
——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者・訳者紹介―作者简介

[ 日 ] 福田亚细男,1941年出生于日本三重县,1971年东京教育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史学专业硕士毕业,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名誉教授。著有《日本民俗学方法序说——柳田国男与民俗学》《柳田国男的民俗学》《日本的民俗学——“野”之学问200年》等;参与编著《民俗调查手册》《日本民俗学概论》《日本民俗大辞典》等。

[ 日 ]菅丰,1963年出生于日本长崎县,1991年毕业于筑波大学研究生院历史人类学研究科,博士,东京大学教授。著有《河川属于谁?——人与环境的民俗学》等;参与编著《人与动物的日本史3——动物与现代社会》《地方·公共资源的可能性——自治与环境的新关系》等。

[ 日 ]塚原伸治,1984年出生于日本千叶县,2011年毕业于筑波大学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博士。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东京大学博士后。主要论文有:《街头的“买卖”关系——围绕生意的两种缘分》《作为经营战略的“传统”——地方都市零售业的传统性商业惯行的选择》等。

陈志勤,女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名古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硕士、国际开发研究科博士,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博士后),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发表中外文论文多篇,主要著作有:《地方社会与民俗文化建构》(上海人民出版社)、《人与水的环境民俗学——江南地域“水乡民俗”的变容》(一粒书房)、《崇祯年间山阴·会稽的救荒与乡绅的作用》(一粒书房)。

赵彦民,男 197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延寿县。名古屋大学学术博士。曾任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现任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中外论文多篇,代表性著作有:《冷水沟村》(山东大学出版社)、《“满洲移民”的历史与记忆》(明石书店)、《满洲爱国信浓村的生活》(三重大学出版会)。

彭伟文,女1971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历史民俗资料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日本神奈川大学大学院历史民俗资料学研究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组织民俗。发表中外论文多篇,主要专著有《关于广东醒狮传承的社会史考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译著《木棉以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女性的力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

目次―目录

中文版序言
序言
凡例
序章 为民俗学的衰颓而悲哀的福田亚细男
前言
将20世纪民俗学具象化的福田亚细男
为民俗学的衰颓而悲哀
失去存在理由的民俗学应该消失
民俗学不是永远不灭的——20 世纪民俗学的去向
课题1 民俗学的定义问题
民俗学的定义
不把民俗学作为特殊的学科
福田定义的意图
“历史民俗学派”的特征
不断变化的海外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是否一直是民俗学变革的“障碍”?
超越个人的体验、经验后所发现的认识
民俗学可以消失吗?
课题2 民俗学的方法问题
民俗学的理论危机
历史认识的新方法是什么?
“历史、再见”之后有取而代之的方法吗?
课题3 传承母体论的问题
关于传承母体论的课题
传承母体的理论
传承母体论的功过
其他学科对传承母体论的影响
村落的类型论把握
能适用于“新的民俗”吗?
从“个人”出发把握民俗
课题4 民俗学的国际性问题
民俗学的国际性
在世界上孤立的日本民俗学
一国民俗学的问题、比较民俗学的问题
去除一国民俗学
跨文化理解的困难性
课题5 民俗学的调查论问题
民俗学调查方法的改变
调查手册与集团型调查产生的背景
《民俗调查手册》的功罪
自治体史编纂事业的现在评价
为什么民俗编加入自治体史?
课题6 民俗学的实践问题
失去实践性的民俗学
排除眼前现实的民俗学
对福田亚细男的实践的提问
多样的实践形式
柳田国男的实践和宫本常一的实践
与现场观众的讨论
总括
参考文献
附录 民俗学的未来与出路
后记

情報

[日]福田亚细男,[日]菅丰,[日]塚原伸治 著
『超越20世纪民俗学:对话福田亚细男』
山东画报出版社有限公司,206ページ, 2021年6月,ISBN:9787547435823

出版社ホームページへ


東洋文化研究所教員の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