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是为主要以文学及社会科学的方法综合研究、理解亚洲与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研究者而设立的研究中心。借由纵横自在地使用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的方法,融合多种研究路径的独创方法,在亚洲研究与世界各国及诸区域研究的各种侧面上,都能够传达出可信赖的研究成果,是本所所员被赋予的第一使命。为了实现这个使命,本研究所积极地开展了多样化的研究活动。
为了发展出优质的研究,有必要充分参考古往今来东西洋的图书文献及资料。本研究所,在七十年的历史中收藏蓄积了近七十万册的藏书,作为亚洲研究的顶尖资料库,海内外众多研究者经常前来利用。妥善保存这些贵重的图书资料,传承给下一代的研究者,以及扩充其规模与提高馆藏水平,都是本所的重要使命。
确实,东京大学里,研究所应该达成的最重要的责任与义务是「研究」。但所员不只是进行研究。几乎所有的所员都在自己专业相关的研究生院授课、指导研究生。并接受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各国的博士后或博士生等众多年轻研究者,致力于培养优秀的亚洲研究专家。此处想强调的是,「教育」也是东洋文化研究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重点。
东洋文化研究所於2010年开始将英文名改为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on Asia。且於2011年4月设置了新的研究组识「新世代亚洲研究部门」。这些都是为了对应现代世界的高速巨变而采取的对策。所谓Advanced Studies on Asia,意指集合了各种学问背景的世界各地研究者,超越各自学问领域的框架,自由地交换情报或意见,从中生发出新的研究方法,以期更深入理解现代亚洲和世界的治学风格。「新世代亚洲研究部门」当会成为实现此风格的强力据点。
从日本的亚洲研究中心迈向世界中的日本‧亚洲与世界的研究中心,东洋文化研究所会持续精进,力图成为东京大学文科高等研究所。敬请期待。
1941年11月26日本研究所成立于东京(帝国)大学,目的是进行东洋文化的综合性研究。成立之初采用部门制,分设哲学‧文学‧史学部门、法律‧政治部门、经济‧商业部门。在附设图书馆内设置了研究室、书库和事务室。1949年、新增设了3个部门并借此机会将研究组织细分化,重新编成哲学‧宗教部门、文学‧语言部门、历史部门、美术史‧考古学部门、法律‧政治部门、经济‧商业部门等6个部门。同时,把本所的中心组织移至文京区大冢町隶属外务省的原东方文化学院的一部分,把原来附设图书馆内的研究室作为分室,以期充实和发展研究。 1951年,增设了人文地理学部门和文化人类学部门。以此为契机,将原来由各学科的专门体系而构成的部门分类,重新编成泛亚细亚经济部门、泛亚细亚人文地理学部门、泛亚细亚文化人类学部门、东亚政治‧法律部门、东亚历史部门、东亚美术史‧考古学部门、东亚哲学‧宗教部门、东亚文学部门等按地区划分的八个部门。由於计划将来充实地区部门的研究,1960年增设了南亚政治经济部门、1964年东北亚部门、1968年西亚历史‧文化部门、1973年东南亚经济‧社会部门、1978年西亚政治‧经济部门,终於拥有了13个部门。 由於亚洲在世界中所占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为了发挥本研究所在日本的亚洲研究的中枢性指导性作用,有必要进行组织上的整编,充实研究内容,扩大规模。因此,从1981年起,基於新的构想,采用了大部门制,把13个部门统合成泛亚细亚部门、东亚部门、南亚部门、西亚部门,共四个部门。2011年4月设置了新的研究组识「新世代亚洲研究部门」。
创立23年以来,本研究所一直处於暂借附设图书馆内的研究室和外务省管辖的建筑物的状态,1967年,在本乡校园内建设了与综合研究资料馆的联合辨公大楼,5层以上供本研究所使用。 然而,随着研究组织的扩充、研究活动的多样化和图书‧资料的增加,更加迫切地需要改狭窄的设施,特别是增设书库。到了1983年,通过与综合研究馆的交换分合,联合辨公大楼归本研究所使用。同时进行了全面的改装整修工程,於1984年3月完工。本研究所的建筑面积共6577平方公尺,从地下1层至地上8层。3层以下为所长室、辨公室、图书馆、附属东洋学研究情报中心、会议室等,3层的一部分和4层以上为各研究部门的研究室。从地下到地上8层(2层除外)的西北侧部分(约1800平方公尺)为书库。另外,1995年,原东方文化学院前的狮子像从大冢移至东洋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