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皇清经解》



  皇,大也。皇清犹言大清,清臣称之如此。今天我们认为封建主义应该打倒,应该批判,所以有时砍掉它的头,省去「皇」字,单称《清经解》。上面标题仍作《皇清经解》,是姑从旧书页上的题名而已,笔者绝无赞美封建制度之意,也没有什么怀旧情绪。特此声明,以免无谓的误解。
  当前图书馆普遍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藏书越来越多,而书库面积有限,无处置放,本所图书室也不例外。于是有人提议整理藏书,将一些古籍的副本抽出来放到别的仓库里去。他们提出的书单中便有《皇清经解》。这套书之所以受到他们的青睐,荣膺遴选,大概是因为它部头太大,放在书架上很占地方。反过来说,处理掉一套《皇清经解》,就能腾出很大的空间,不用再一本一本地调查重复,挑出副本,效率很高。
  查本所《汉籍分类目录》,共著录有三套《皇清经解》:一、道光九年学海堂刊本,有符号「(大)」,说明属于大木文库;二、道光九年学海堂刊、咸丰十年补刊本;三、光绪十三年石印本。 此外,仓石文库也有一套咸丰补刊本。只是因为本所购得仓石文库时间在编撰《汉籍分类目录》之後,所以《汉籍分类目录》没有反映仓石文库的内容。在《汉籍分类目录》著录的三套书中,石印本暂且不论,其他两种,一个原刊本,一个补刊本,构成两种不同的版本概念,这种情况不能做副本处理。
  现在要举例说明。图版1是大木文库的原刊本,索书号「大木 经部 / 群经总义类 / 12 」,图版2是基础收藏的补刊本,索书号「 经 / 汇刻 / 12 」。对照两者可知,两种版本其实是同版。就是说,基础收藏的补刊本中既有後来新刻的部分,也有仍用原版的部分(否则是重刻,不得叫「补刊」)。这一叶就是用原版的部分。不过,虽然用的是原来的版片,但补刊本也有部分校改的地方。就在最後一行,请仔细看看。

图版1图版2

  这里展示的图版是吴廷华撰《仪礼章句》中《婚礼》的一段。经文是这样的:「妇赞成祭,卒食,一酳,无从。席于北墉下。」 图版1的原刊本将经文的「席」字误做小字,窜入注解之中,于是注解「从,肝也」变成「从,肝席也」。「肝席」根本不成辞,莫名其妙,一望即知有讹误。补刊以前已经有人注意到这一问题,所以在重印时虽然照用旧版,但将这一明显的错误挖改修正。岂知世上有的是糊涂虫,有位杨大堉先生整理补撰胡培翚的《仪礼正义》,居然抄袭吴廷华的注释,不加分辨,连「从,肝席也」的荒唐奇文也照录不爽。在此抄出《仪礼正义》原文供大家欣赏。「正义曰:不言舅姑即席于奥,文略也。无赞,故妇赞之。祭,祭荐及黍也。成者谓既授之,又处置之,使知当在豆间。赞祭则其馀皆赞矣。卒食,亦三饭矣。 从者,从肝席也。」可笑不?
  在上述例子中,原刻本有误,而且是非常明显、容易发现的错误。补刻重印时加以校改是正确的、理所当然的。那么,有了正确的版本,有错误的版本就不再需要了吗?这样单纯而明显的错误,我们可以置之不理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如果看不到这个有错误的原刊本,像「从者,从肝席也」这样谜语般的注释,恐怕再高明的学者也弄不懂。除非对照《皇清经解》原刊本,我们永远无法理解杨大堉到底在说什么。杨大堉撰写《仪礼正义》时参考的是有错误的《皇清经解》原刊本而不是经过校改的补刻重印本,那么,我们也不能没有《皇清经解》原刊本。对不对?《皇清经解》原刊本的存在既然是《仪礼正义》问世的前提,那么,它也只能是我们追溯和理解历史时必不可缺的条件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不同的印本都不应该被打入无人置问的冷宫,因为每一种本子都具有它们本身所特有的价值和意义。

2001.4.3.初稿(Q)
2001.6.28.修改(J、K)


回到所藏古籍线装书首页

回到ASIA DESITAL MUSEUM首页

回到东洋文化研究所首页